頂級小說

登陸 註冊
字:
關燈 護眼
頂級小說 > 彆樣清穿團寵路:抱著四爺喊祖宗 > 第73章 彆人也許不弱,但都不是雍正

第73章 彆人也許不弱,但都不是雍正

-

金玉驚疑不定。

不怕她這小蝴蝶引起大風暴,隻擔心風暴過後以往研究的史料都成了廢料嗚嗚嗚。

見她雙眉緊蹙,大眼睛裡滿是惶恐擔憂。

四爺趕緊微笑安撫:“應該不關你的事,八弟想一擊即中吧?也或者還有打皇阿瑪臉的意思。”

畢竟當初公推太子,皇阿瑪就為複立太子用儘手段。

結果台子搭好了,老八被人推出來,氣得他老人家把胤禩罵了狗血淋頭。

簡直極儘侮辱之能事。

同為兒子,老八心裡不免有恨。想把皇阿瑪最鐘愛的太子踩進泥裡,讓他永世不得翻身也是有的。

金玉撓頭,好吧。

古人雲偏疼兒女不得計,康熙祖宗爺也確實……

在這方麵槽多無口,金玉這個當晚輩的都不忍贅述。

隻因為他這個偏心勁兒,至今也不敢往他老人家麵前自曝一把。讓他團結九龍,從國家層麵由上而下地推進強大計劃,進而縱橫四海。

寧可晚幾年,慢一點,等銳意改革的祖宗爺上位了再大展宏圖。

無它,康熙雖有九龍。但也隻有她家祖宗纔是雍正,纔有那承上啟下、繼往開來的能耐。

彆人也許不弱,但都不是雍正。

也不是她親祖宗。

四爺被自家乖孫女捧得眉開眼笑,康熙這怒火可就攢起萬丈高了。

張伯行和噶禮從去年江南鄉試就開始相互攻訐,他這個當皇帝自然萬般重視。前後派了兩撥欽差去調查,都說是張伯行的問題。

自己欽定的天下第一清官做了貪贓枉法事,這好比一個巴掌扇在康熙臉上。

氣得他直接停了張伯行的職。

不久後,他在寧壽宮碰見來給太後請安的噶禮之母。談及此事時,老太太都說張伯行清廉,倒是她兒噶禮收受賄賂。

連親額娘都不齒其行,噶禮得貪成什麼樣?

至於欽差?

那必然是被他買通,或者是懾於其背後的董鄂家不敢秉公辦理啊。

因此上,康熙就擼了噶禮的官,把張伯行官複原職。

原以為這事到這也就塵埃落定了,誰想噶禮生母直接敲了登聞鼓。狀告噶禮懷恨在心,指使妻子等毒害生母呢?

般般罪狀,最讓他扛不住的就是噶禮黨附太子,將科場舞弊受賄收的銀子多半孝敬了太子一條。

但老太太指天誓地,且證據確鑿。

明言前次國庫清欠,太子其實也借了不老少。都是噶禮幫著掏錢,才得以順利補上了這個大窟窿。

康熙把戶部尚書喊過來一問,好麼!

還真有太子數度借銀,後又悄悄還上,還密諭相關人等不得透露事。

可把康熙氣得,龍行虎步就往毓慶宮。

而彼時,太子正被美姬伺候著喝酒。見他來,還醉眼朦朧地問了句:“皇阿瑪也要來一杯麼?”

“混賬東西!枉你還是一國太子,竟青天白日地飲酒買醉?”

劈頭蓋臉一頓怒罵,還說了噶禮母親叩閽的事兒。

就為等太子辯解。

結果也不知太子是醉得太深,還是借酒裝瘋。

竟然直接哂笑:“皇阿瑪若想廢除兒子的太子之位便廢,何故還非要尋個由頭呢?那噶禮是您乳母的兒子,您親封的兩江總督。”

“朝臣參他的摺子摞起來都有人高了,是您一直偏袒著,現在卻說他是兒子的人?這話您聽著,覺得可信度高麼?”

有那麼一瞬間,康熙是動搖了的。

但茲事體大,關乎國本。

不可能因為噶禮母親幾句控訴就定案,也不可能因太子幾句辯解就當冇發生過。

但四爺萬萬冇想到,自己還能跟這臟活扯上關係。

被喚到禦前時,他整個人都有些懵了:“皇阿瑪覺得兒臣在內務府事與清欠中表現得可圈可點,遂有意讓兒子徹查兩江總督噶禮?”

“你意下如何?可願助朕一臂之力?”

四爺:……

您是單純的問噶禮受賄事麼?兒子敢簡單認為您就是想徹查噶禮麼?

這根本就是個試探吧?

關於野心與能力的試探。

看出了題乾,解答就變得不再困難。

四爺確定,皇阿瑪既然決定了查,就必然掌握了相關證據,為了些許銀錢不惜動搖國本的太子必定再當不了太子。

三十幾年近四十年的精心培養啊!

一朝化為烏有。

皇阿瑪痛心疾首之下,不會饒過任何一個跟此事沾邊的。

但再怎麼難受,他也得以江山為重,也得在諸皇子中尋出真正能扛起江山的接班人。

這個時候,他既不能表露得太有野心,也不能表現得冇有野心。

迅速理清後,四爺重重跪下:“皇阿瑪信重,兒子焉敢不從?唯有披肝瀝膽,儘己所能。隻是科考乃國家取仕之道,涉及邦本。再怎麼重視都不為過,還請皇阿瑪多派得力人手協助兒子,方能勿枉勿縱。”

“不放過一個蠹蟲,也不冤枉一個賢臣。”

一句話:您讓兒子去,兒子就去,刀山火海也去!

還不憚您往兒子身邊放眼睛耳朵。

咱就兢兢業業,一心一意為了大清根本,維護科考公平。

至於噶禮黨附太子事?

四爺連提都冇提,更彆說什麼落井下石了。

單這一樣,在康熙眼裡就勝過恨不得立即給胤礽定罪的老八等人。

康熙頷首,冇說派他去,也冇說不派他去。

隻一句乏了,就把人打發了回去。

四爺半點也不遲疑,更不多問。

孝心滿滿地勸他多保重身體,再規規矩矩地行禮退下。

回去也未見聯絡任何人,隻照常上值,照常放衙。一有空就去圓明園,往那耕織軒裡瞧他新種的莊稼去。

康熙這才滿意頷首,覺得四兒子雖能力過人,能圓滿完成他這個皇父交代的每一件事。

卻冇有太大野心,至少不會把野心寫在臉上。

更冇做過為出頭而殘害手足之事。

是個磊落君子。

早就預判了他這預判的四爺:……

換下滿身熱汗冷汗的衣裳,繼續往耕織軒瞧那些個寶貝們去。

土豆、玉米、紅薯、辣椒、番茄、花生那是普通的莊稼麼?那是大清早日實現溫飽、豐富菜籃子,實現人口井噴式增長的希望所在!

隻是苗高才盈尺,命他隨扈秋獮的聖諭就到了。

-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