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級小說

登陸 註冊
字:
關燈 護眼
頂級小說 > 穿越之偷天換日 > 第123章 天下救器(八)

第123章 天下救器(八)

-

貞觀七年,晉王李治遙領幷州大都督,懋功在這一年成為了大都督府長史。而貞觀四年,懋功曾與大將軍李靖大破突厥,曾在那一年,一舉俘獲突厥五萬多人。懋功之能,一時連皇帝都讚同不已,皇帝論功,大封其官。

可是奇怪的是,為何在貞觀七年,僅僅隻過了三年,懋功在官場上冇有任何犯錯的情況下,卻突然大降職,成為了一個小小的皇子長史,真是萬分奇怪。

更令人奇怪的是,冇過多久,懋功以父喪為由,迅速地離職了,不過冇過多久,卻又回來了。

而那時的晉王李治,當時在諸皇子中,絲毫冇有任何令人起眼之處,然而令人萬萬冇想到的是,多年後,晉王李治在太宗後期皇子們為爭帝位,相互殺戮爭鬥打得頭破血流後,李治最後竟然不顯山不露水的成為了大唐的皇帝。

以當時,以及後來的實際情況來看,晉王李治,性格懦弱,隻知沉迷於山水與美色之中,一派文文靜靜的樣子,與其他諸皇子相比,這位皇子要遜色的太多,又是皇帝的第九子,無論是按權智謀略,還是按論資排輩,這位懦懦弱弱的皇子都不可能成為下一任的皇帝的。

然而令人萬萬意想不到的是,現實就是如此打臉,李治最後卻千真萬確的成為了皇帝。李治成為了皇帝後,在立武氏為皇後的事情上,遭到以長孫無忌為首的顧命老臣的堅決反對,李治最終詢問懋功後,纔敢終於下定決心貶斥長孫無忌。

李治之所以為何如此信任懋功,彆無其他原因,實則懋功纔是李治幕後謀取皇權路上真正的老師與幕後的策劃者兼導師,早在貞觀七年,懋功就為李治成為皇帝,謀了一場大局,以不爭爭大爭。

雲巢大師推測,當年懋功成為長史後,為何就職後又迅速離職,離職後又迅速再次赴職,這其實是背後一位看不見的高人與太宗皇帝在相互鬥法帝王謀略權謀。

遺憾的是,縱然如太宗般千古一帝,智慧卓絕,深諳帝王權謀韜略,慧眼如炬,卻是依然敗給了這位連名字都不知道的幕後高人。

早在貞觀二年,各皇子為爭奪未來儲君之位,便開始了暗地拉攏朝臣,各立山頭,明裡暗裡相互爭鬥,一時朝中黨爭之禍日益猖獗。

皇子爭儲與黨爭之禍,曆來各朝各代層出不窮,可以說是皇家一個繞不出的魔咒,輕則皇族子弟相互殘殺,骨肉相殘,致使皇族血脈式微,血脈日枯。

重則導致朝局混亂分裂,奸吝梟雄小人趁勢而起,政風不清,朝野離心,黨派林立,最終導致天下混亂,民不聊生,改朝換代。

太宗皇帝何其英雄了得,他注意到朝中有皇子爭儲與大臣黨爭之禍,於是便著手解決此問題。

皇子相爭,爭相為儲的深層次根源,其實還是源於有不安分的大臣,為謀取未來前程與官位,以及自己家族中的未來利益,不安分守己,私相與自己看好的皇子暗中勾結。

不安分的大臣勾結皇子,不安分的皇子勾結不安分的大臣。相互勾結

狼狽為奸後,不安分的大臣再為自己效忠的皇子拉攏各式各樣的人才。

有了人才,形成幫派,有了幫派形成勢力,有了勢力形成大的派係,有了大的派係,皇子們在朝堂上辦起事來,自然就能呼風喚雨。

而這些幫助皇子們辦事的各派係成員,因為有派係,有皇子的庇護,皇家皇子為後盾,自然也會獲取普通官員獲得不到的利益與好處。

兩者各有所求,如此,便形成了爭儲與黨爭的死循環。

太宗皇帝何其雄才大略,他在處理這些事情的時候,知道這些明麵上的幫皇子們謀事與利的人,在自己有生之年內,都好處理。

可是有一種人才卻是難以解決,那就是在暗地裡,在一個國家裡,總有一些個彆的少數的人,他們有著高超的智慧與謀略,人們稱之為謀士,國師或帝師。

他們的智慧與謀略能決定一個王朝的興衰危亡,能決定曆史的走向,隻有將這些人剷除或安排在自己可控製範圍內,王朝才能永保太平。

可是這類人的眼光之高遠,心胸隱藏之深,謀略之迷惑性,行為處事之怪異性,非高人不能看穿。這些人是上蒼藏在人世間最厲害的武器,他能左右帝王家的血腥風雨、改朝換代。

帝王如有幸得之,可讓天下太平興旺。如果不能得這些武器,一旦讓這些利劍來反噬帝王與朝廷,那麼一個王朝與帝王也將麵臨著巨大的血雨腥風。

曆代帝王對這些最厲害的武器,能用之,則待其如師如父一樣禮敬之,重用之,不能用之,則寧願殺掉,也不能留在世間為他人所用,以免留後患。

太宗想到這個問題後,想起自己這些年的分風風雨雨,自己身邊的利劍房謀杜斷,但凡大智大能者,謀劃大事都是非此即彼,識常人所不識。

眾人認為可行的,大智大能者往往能看出裡麵隱藏的禍患,眾人皆認為弱小不可能的,大智大能者往往能從中看到機會與可能。

思慮至此,於是太宗皇帝便想了一個計策。在自己所有的兒子中,有英武不凡類於自己的,有寬厚惇柔如長孫皇後的,有大吃大喝渾噩度日的,有為謀利日日精進好好自強者,總之,龍生九子,個個不一樣,以後際遇功業,全憑各自造化。

有一份唐廷內宮文獻記載,貞觀七年,太宗突然無緣無故,在內宮考驗所有的皇子皇女們學業與才思,當時年歲最長的皇子與年歲最小的皇子全都悉數參加。

此次考驗,皇子與皇女們為博父皇歡心,全都絞儘腦汁各顯其才,最後有四位皇子和三位公主博得了皇帝的歡心,事後還受到了重重的獎賞。

在這次的獎賞中,就有年僅六歲的李治。當時諸皇子皇女們獎賞各各不一,全因當時皇帝的一時的喜好。那時的李治年歲較小,膽子也特彆小,還常常哭哭啼啼,在諸皇子一起玩耍中,李治常常被欺負,是以常被眾多的皇子嘲笑,也故而李治不好與諸皇子玩耍。

李治常常喜歡和宮女們一起玩耍,撲蝴蝶,摘花朵,偶爾看看書,躺在草皮上打滾、看天、胡思亂想,是李治最大的愛好。

也正因為如此,李治不像其它皇子一樣,刀槍劍棒樣樣會舞,見人說話能說會道,不過李治也有自己的特長,擅寫文章,小小年紀文章的觀點便有深刻見識與觀點。

-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